• 站内搜索:
  • 帐号:
  • 密码:
  • 注册

站内搜索
  • 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关 健 字:

关于金刚经的开示返回

2013-12-23 18:13:43 来源:弘法寺 浏览量:21055
导读: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菩萨:大家午安!阿弥陀佛!什么是金刚般若?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用觉醒的心,无畏的心,没有恐惧。修学善法,没有退却。能够不与烦恼相应,不退转。就是金刚般若。一颗明亮的心。当然这颗心要转。要...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菩萨:
大家午安!阿弥陀佛!
什么是金刚般若?
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用觉醒的心,无畏的心,没有恐惧。
修学善法,没有退却。
能够不与烦恼相应,不退转。
就是金刚般若。
一颗明亮的心。
当然这颗心要转。要如何转?
要如何照顾?所以金刚经里面讲,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们心要怎么放?
就是说,如何安住?
就是放在哪里?
应该把它安住,放在哪里?
其实我们的念头刹那刹那都在转。
但是我们的念头在哪里转?
往善的去转吗?
往恶的去转吗?
那么在转的过程里面,
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又回到法教上面的学习、实践?
这个刹那,就一刹那之间,
就可以证明我们平常下了多少功夫!
我们虽然相信,比如说佛法一直在讲,
缘起、因果,这个道理。
我们也都常听,也都懂,
但是在一刹那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随顺这个善,
还是会随顺这个烦恼,
那个信心的力量就在那一刹那之间展现。
就那一刹那,这个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
每一次境界来了又是给我一次机会,
是不是可以依著佛法所教导的这样子如法地转。
面对烦恼的时候,
是不是有在把佛法的教法再提起来思维一下。
就是平常生活遇到一些境界的时候,
就是再回到我们的学习来,
作思维作反省。
因为我们的烦恼其实就是一个观念而已,
一个知见而已。
那这个知见背后有很多的经验,
很多的,就是累劫累积起来的一些经验。
但是每一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就是往负面的或者往烦恼的角度去转。
这已经惯性,很习惯地这样转。
因此在法上面说要往善的,
或者说往清净的角度去用力,
刚开始会找不到著力点,
不知道怎么用功。
明明就是只是一个念头,
但是就是转不过去。
听的时候懂,
但是面对到那个境界的时候,
哎,怎么转又转到那里去了?
所以,修道,修道在落实在生活里,
这才是真正的道。
经典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那个经典,经就是一条路,生命的道路。
我们在走一个智慧、圆满的道路,生命的道路。
他通往解脱,超越一切的障碍。
当然要完成这件事,
要不时地亲近善知识。
当我们遇到境界考验的时候,
往往心力会提不起来,
甚至会很迷惘,不知道怎么办。
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他走过那个路,
他理解你现在在经验的东西,
那么他可以在那里面做我们的眼睛,
帮助我们看到一些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的。
但是他不能代替你,
他永远没有办法代替你,
你要自己看见他所要指引我们看到的,
这样子我们才有办法自己走过那一段路。
但是力量很重要,要走,
只是有眼睛看到方向,还要有力量啊。
所以善知识在我们身边,
我们不害怕走错了路。
虽然生命这条道路是孤独的,
我常常讲,在金刚经里面讲,
乐阿兰那,乐阿兰那,
佛赞叹这个须菩提啊,
说他是乐阿兰那的阿罗汉。
这个阿兰那就是没有愦闹,
没有嘈杂,没有愦闹,
独行、独自、离开群众,
没有愦闹的地方,就叫阿兰那。
我们的心是不是好乐阿兰那?
心有所依,执著这个,我放不下这个,
我执著人、执著物、执著事,
甚至一个念头、一个感觉,
那都不是阿兰那,
那一些就是你嘈杂的声音。
心不能平静,因为心有所依。
所以生命的道路,
慢慢地去体会,
心,来是跟著谁的这一念心来?
走,也是这一念心走。
它真正地没有带来东西,
它走的时候也没有带走现前的任何一样东西,
这是生命的本质。
虽然我们跟大众相处,
但是我们的心只有自己知,别人不知,
这就是阿兰那。
但是我们不认识这个本质。
心想要去依境界,
想要去执著那个境界,
那么这个苦就从这里出现、产生。
所以学习佛法是一条长远的路,
可以这么说,是长远的路。
听不懂,做不到,这是正常的,
你要有这样子的理解。
“我现在听不懂,
那个法我怎么听我都听不懂,
这个法怎么那难实践啊!
我这个烦恼怎么转都转不过去啊!
我也知道啊,但是我就是没办法啊!”
你不要有这样子的想法。
因为这一条路,佛在开悟的时候,
四十九天不为大众宣说这个法,
原因何在?
他也知道这是难行之道,
不是一般的人能修的。
所以不要放弃,
那个缘不要放弃,
一次一次地去跟他接触,
结那个善缘。
只要我们薰习,常常在薰习,
平常在生活中去努力,
慢慢地,很奇怪,
我们的心就会一点点地转,
一点点地转。
你会看到一些变化,微妙的变化,
有一天你会突然间恍然大悟,
啊, 原来佛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懂了!我懂了!
所以,修道,互相勉励,
大家互相勉励互相成就。
 
我们人的定型的思维,
非常地强啊!
寺庙,寺庙是什么?
马上就有一个,投射一个概念,
寺庙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对很多的东西有没有这样子的投射啊?
我们也在投射很多的概念在很多的事物上面,
认为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什么是空,空就没有固定的样子。
缘起嘛,每一个缘起就是那么地特殊,
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的思想要打开,
空就是要打开我们固有的、
执著的、不转的那个固定的见解。
打开,唯有你打开那个心啊,
打开之后啊,你看到的世界又是另外一个风光,不同了。
所以佛说啊,三千大千世界啊,
一草一木啊,都在为我们说法。
但是我们有没有听到,
法身,法身在为我们说,
佛,佛的法身在跟我们说啊,
但往往我们被我们自己的这个见、知见锁住,
所以要慢慢学习,
不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慢慢也看到别人的角度。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世界是狭小的。
一个人具有慈悲心的时候,
能够看到每一个人的角度的时候,
他的心就广大了,
他的眼光就广大了。
所以佛法里面有一句话说,
有感恩心的人呢,有慈悲心的人,
他不孤独,他的世界不孤独。
因为他的世界里面充满著众生,
很多他要感恩的人,
对他,就是说常常跟他互动,
心中有他,所以他不孤独。
当一个人,他只是活在自己的想法里面,
没有去想到别人、爱护别人、关心别人,
甚至感念别人,
这样子的人他是孤独的。
那种孤独跟我前面讲的生命是一条孤独的道路的孤独是不一样的。
那种孤独是他自己烦恼所现的孤独,
跟本质上是孤独的这个意思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法,
要有精神层次的一种理想,
法就是精神层次的理想。
你要去追求那样子的精神层次的理想。
它可能不是现时你所感受到的完美,
但是却是生命快乐的根本。
因为那个理想所以你愿意奉献,
愿意努力,然后去完成它。
像刚刚讲说,我们对人家好,
我们想说别人要回应我们,
如果我认为对人家好这个理想是应该去做的,
那我就是只是做这件事而已
因为它是该做的事。
至于别人的学习,
就是他有没有同样的认知,
那是他的生命功课。
但是我要把自己的生命功课先做好。
我对他好只是完成我生命的这个功课,
这是我该做的。
做了,没有“他怎么样所以我怎么样”,
没有,就没有。
所以我们讲说依法修,
依止法在修,
从我们开始做起,
我们就在释放善的能量,
别人可以感受得到的。
这世间啊,慢慢地,
就像佛法讲这是末法时代,
原因是什么?
就是人的心啊烦恼越来越多,
不容易转。
那么要升华要净化这件事,
每一个佛教徒,每一个学法者,
都是一颗清珠,清净的宝珠。
在佛经里面作一个譬喻说,
好像那个清珠丢到那个水里面,
浑浊的水就慢慢净化,
就沉淀了,净化了。
那么我们每一个菩萨,
都是一颗清珠,
在社会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够乱了,
已经够烦恼了,
很多很多的这种苦,
但是我们能不能在这个世间发挥一点力量,
净化这个周边的、这些负面的不好的能量?
那要净化这件事,我们的心是要光明的,
我们的心就是光明的才有办法做到。
那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光明?
我们有法让我的心光明,
法能够注入那个光明。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善的人,
比如说我们在世间的一些典故里面,
看到一些世间善的人,典范,
甚至出世间,像圣者,这些典范,
你看到你会很感动。
为什么你会很感动?
一个人能够这样子的无私地、勇猛地、
精进地面对任何苦难他都不退却,
然后去完成他生命的那个精神的理想,
那件事情值得我们钦佩和感动。
所以说,这都是这样子的,
世间善人,出世间圣者,
都是这样子走过去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一件事,
以我们自己的能力,
我们周边的人,
如果我们改变,他一会感受到,
他会感受到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去跟人家讲很多佛法,
倒不如我们做给他看,
做给他看,他会感受到的。
啊,你最近不一样了!
因为他去学佛了。
哎,奇怪,这个人怎么变了好多!
他以前做什么事情都在那儿计较啊,
比较啊,很多的烦恼就跑出来,现在不会。
哎,是不是?
所以说,一点点的改变。
你知道要多少的努力才换取了一点点的改变。
所以很珍贵的一件事啊!
所以说我们讲说那个金刚般若,
那个金刚般若能换来无量的福报,
福德因缘从这里出生。
一点点努力换来了多少的回应,是不是?
因为要改那一点点就不容易了。
 
未来还有时间啊,
金刚经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每个礼拜,我们都有唱这个课。
你也不要想说,我来听几次会有什么收获。
不会的,我现在给你授记,不会的。
一两次没有收获,
持之以恒才会有收获。
要做不退转的菩萨。
佛说这部经不是对乐小法者说。
乐小法,太执著我个人,
这种人他学习这个法学不来。
为什么?因为他的世界很小,
他看的面不会广。
金刚经就是破除见,知见的见,
破除那个狭隘的见解,
让我们的心打开。
所以乐小法者很难深入。
是为发大心的,求最上乘者,
才能够相应。
因为他就是佛的心啊!
这一部经讲的就是佛的心,
三世诸佛都是以这样的心在修的。
所以做布施,在里面讲,
做布施,无所得;
修忍辱,他也不是说我要忍他,
还有一个我在忍,还有一个事我要忍,没有,没有。
有,有就还有执著,
有,就还是看不清楚。
我想要怎么样,
我应该怎么样,
所以那个都还有,还没有超越。
所以我说短期间一两次这样子听呢,
那个力道,破烦恼的那个力道不可能产生的。
那么我这样子讲也不是泼各位冷水啦!
或许里面也有大善根的,
一次就开悟啊,也有可能啊,
像这个六祖慧能大师,
一次就开悟,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了。
但是毕竟就是,这种因缘啊,
非常地特别,非常地殊胜,
这个不是常有的事。
那么我们自己,谦虚自己,
我们不是这样子的大善根者,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努力,
平常就是常亲近善知识,
常听闻这个法益,才有办法有这样子的成就。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推荐阅读

弘法网 2005-2022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921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02)0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090号
主办单位:深圳市佛教协会 罗湖区佛教协会 深圳弘法寺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
电话:0755-25179580        邮箱: nhfjwh@vip.163.com(南海佛教)
广东省深圳市莲塘仙湖弘法寺 0755-25737095(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