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舍利赴泰 光耀千古

泰国佛教界隆重恭迎本焕长老舍利安奉启动仪式

在弘法寺开山祖师本焕长老圆寂一周年之际,泰国佛教界隆重迎请佛门泰斗、中国当代高僧本焕长老的舍利赴泰永久安奉,以满足泰国佛教徒的愿望,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详情]

泰国素可泰府恭迎本焕长老舍利安奉仪式

3月22日下午,泰国佛教界在素可泰府隆重举行了恭迎本焕长老舍利安奉仪式。此次迎请并安奉本焕长老舍利是泰国佛教界百年难得之喜事,亦为中泰两国佛教友好交流之盛事。这是本焕长老舍利首次在国外公开瞻礼供奉.....[详情]

泰国大金山寺和郑王庙隆重安奉本焕长老舍利

备受瞩目的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舍利赴泰安奉再掀高潮。3月23日,本焕长老舍利分别于泰国皇家寺院及郑王庙接受供奉瞻仰。泰国常务副僧王亲自主持祈福仪式,祈愿佛光加被,长老舍利护佑泰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详情]

背景:中泰关系 源远流长

2008年为泰国皇姐主持超度,法会瑞相震惊泰国

2008年1月6日,时任弘法寺监院的印顺法师,应泰国皇室邀请抵达其首都曼谷,当时皇姐去世不久,脸色很难看,印顺法师应皇室祈请,为皇姐举行一场超度法会,法会不过5分钟,皇姐的脸色就出现好转,出现百鸟飞翔、天光如柱般照射下来的瑞象,泰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滚动式报道。为此,泰国国王特别授予印顺法师一枚勋章.....[详情]

2009年获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佛学博士学位

2009年5月18日,在中泰建交34周年到来之际,泰国提名授予印顺大和尚2009年度朱拉隆功大学的佛学博士学位,以此奖挹其在促进中泰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实质性贡献。泰国僧王主持颁奖仪式并颁发文凭。僧王盛赞印顺大和尚致力于促进泰中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尤其在佛教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贡献.....[详情]

2008年10月20日,数千名信徒齐聚深圳东湖公园南门广场,深圳万佛禅寺迎来从泰国远道而来的四面佛,该四面佛是由泰国第一世皇慈善基金会赠送,泰国副僧王谭玛希特那约率20余位泰国高僧亲赴此次开光法会。这个庄严的四面佛是双方缘分的标志性见证.....[详情]

深圳万佛禅寺泰国四面佛赠送开光法会(一)

深圳万佛禅寺泰国四面佛赠送开光法会(二)

深圳万佛禅寺泰国四面佛赠送开光法会(三)

2011年3月,印顺大和尚荣膺尼泊尔中华寺方丈。泰国国王获悉这个消息异常欢喜,随即下了一道诏书,授权泰国僧王用最隆重的礼节对印顺大和尚表示祝贺。为此泰国特意从印度挑选了四头大象,千里迢迢步行一个星期来到尼泊尔蓝毗尼,并在六百多僧俗大众迎请团的簇拥下,将印顺大和尚迎请到蓝毗尼泰国皇家寺院说法。泰国副僧王、文化部部长及朱拉功大学副校长亲自到山门口迎接印顺大和尚.....[详情]

2011年10月,在本焕老和尚105岁寿诞之际,泰国总理英拉发来的贺信中,特别提到大和尚,"不仅深入经藏,博学多才,而且解行相应,躬行实践,在两国佛教界里拥有威望。印顺法师在获得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佛学博士后,作为中国佛教界的有为人士,是中泰两国佛教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与泰国皇室、泰国僧王及泰国佛教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使中泰两国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在这几年之中取得了很大发展。"并衷心希望这种交流与合作能永远传承下.....[详情]

延伸:泰国高管 短期出家

周力平先生在弘法寺进行为期十天的短期出家


4月2日上午9点,在本焕塔开工典礼之前,泰国佛教文化部副主任、原泰国国防部总司令部宪兵司令周力平先生在弘法寺短期出家剃度仪式举行。据了解,今年48岁的周力平是泰国人,自从2008年护送泰国四面佛至深圳万佛禅寺,与中国佛教界结缘之后,他今年来多次往返于曼谷和深圳之间,参与和见证了中泰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当中的一系列盛事。此次在本焕长老圆寂一周年之际到弘法寺进行为期十天的短期出家,是特别受泰国僧王委派,感恩前不久恭迎到本焕长老舍利在泰国永久供奉,而在本焕长老衣钵弟子印顺大和尚座下剃度,在中国寺院近距离感受汉传佛教文化,延续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详情]

泰国军官在中国寺院短期出家圆满,采访周力平先生(顿力法师)


弘法寺文化中心:你好顿力法师!我们是弘法寺文化中心的,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随喜赞叹您短期出家,感恩您对中泰佛教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中国寺院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受? 顿力法师:非常感谢弘法寺印顺大和尚的慈悲,让我在这里短期出家,我想,这也是中泰两国佛教界首次以一个军人及泰国国家佛教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来弘扬佛教文化,在弘法寺出家。 弘法寺文化中心:第二个问题呢,就是我们都知道,您和您的夫人都是中泰文化交流、中泰友谊的见证人,请您给我们谈一下您和弘法寺的这种缘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给我们谈一谈您和印顺大和尚,和本焕老和尚的缘分..... [详情]

本焕长老法语摘选


1、大家有缘能同堂共修,绝非一世两世种的因缘,而是无量劫来种的善根因缘,希望这个因缘生生世世,尽未来际相续下去,直至成佛。 2、所谓“经者,径也”。我们要回家,必须有路,有了路还必须去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智慧也是行,声闻、辟支、缘觉者些圣人,授了记还要行。路走完了,自然就到家的。若一天到晚想到家,只这个“想到家”,便成了妄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想生死是妄想;想成佛呢,还是妄想。 3、开悟乃至成佛不分男女老少,关键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发心,有没有用功,有没有远大的志向。世间的事都是人为的,出世间的事还是人为的。 4、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 5、我们是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好好发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就没得...... 6、对诚心向佛的人来讲,金钱只是世俗的身外物,而佛缘是无穷无尽的。 7、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儿女就会孝敬父母。 8、佛家讲心,即是佛,自己的心就是佛,成佛是求自己的心,向内去求,而不是讲去他人的心,不是向外去求,向外求是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知见,实际上什么也求不到。 9、我们出家修行,用功求道,是要把这些贡高我慢,这些坏思想、坏习气统统去掉,这些去不掉,你想在佛法中讨个受用,是不可能的。 10、修行人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要成就众生,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没有大菩提心,我们就不会有众生缘,没有众生缘,我们就不能成佛。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们都要珍惜他们,跟他们结善缘。 11、我们做任何事,想到达任何目标,都要靠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智慧也是行,声闻、辟支、缘觉者些圣人,授了记还要行。 12、“不怕念起,但怕觉迟。”我们的念头起,那没关系,它起就让它起,但是我们要“念起即觉”,我们的念头一起来要即觉。这个念头一起来,或是功夫的念头,或是其他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去觉照,马上把功夫提起来。

高清图集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高僧的舍利首次出国安奉,成为当代中泰两国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有影响的大事,成为中泰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与象征。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也对周边佛教国家起到联谊与宣传的功效,对我国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莫大的帮助,是我国佛教界多年努力,并为之奋斗的结果,代表了中国佛教的形象。期望中泰两国佛教界与人民以此为契机和桥梁,不断加深合作交流,大小乘佛法更加圆融,互敬互学,和谐共进,为增进两国乃至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积极与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