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十点,火车卧铺车厢走廊灯熄灭,只留照看脚下的一盏小灯。很多次我躺在卧铺上,看不远处黑暗中那点微光,听着火车行走在无尽的铁轨上,驶向茫茫黑夜。在轰隆的铁轨声中昏睡过去,又是一个天明。
佛法于我的意义,常常使我想起火车上轻微摇晃的、那黑暗中的微光,红黄色,温暖色。
十二月八关斋戒护关总结会议之后,下午循例的拜山,在同修师兄热情洋溢的关切询问中,我仍然顶住压力,说:不拜。我在心里呼喊,有谁理解一个不精进的人的内疚之心?然而站在山门口,目送发愿开始这三步一拜短暂又悠长旅程的背影出发之后,我转身独自离开,却跟自己开不起玩笑。
有时候我觉得,和与人相处一样,和佛法相处,也需要时间,把感情渐渐培养。
即使像我这般不思进取的落后分子,经藏不够深入、修行不够精进,但耳濡目染的熏习,总会在心中种下扎实的种子。而你并不清楚,它几时会生根发芽,是否会茁壮成长。无常是这样存在的东西,也存在于你跟佛法之间。
在百货商场或者路边小店闲逛,心只专注于眼前器物的刹那,突然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轻声飘过,我会心生欢喜,本能地被吸引。我把这种吸引解读为感情。
每个人与佛法有各自的因缘,福德、智慧、欢喜或者解脱。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也没有要追求什么。我只是一个好奇的人,闯进山门来,带着一颗心。
不知不觉,我做了一只风筝,游离漂浮着,却始终有根线牵引。开始梳理的时候,我发现,八关斋戒是这根坚韧而坚定的线,狠狠地拽着我,不远离、不放弃。
五月份的八关斋戒,第二次拜山、第一次做戒牒的那个周六晚上,弘法广场和整个寺庙一样,夜色中安静肃穆,借着办公室溢出来的灯光能看见广场上人影重叠,听不到丝毫的声音。所有人屏息而待,出发的那一刻。
我站在二楼走廊上,看刘甲栋师兄身穿海青,端着戒定真香,一步,一步走在前头。离得太远,灯光太暗,看不清楚他的表情模样,我只能通过背影,想象那种坚定淡然,催得眼泪轰然涌出。那个时刻我发现,自己对八关斋戒的感情,在这将近一年的无言中默默生长、茁壮。
后来很多次,每当突然从纷扰的人群中抽离,看眼前忙碌的人和事,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时候,我都会跟自己说这句朴素又深情的话,我对八关斋戒,是有感情的。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十三次八关斋戒,我有幸参与十一次。有人说难得,可是自己想,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只是一个见证者,陪伴着八关斋戒的成长,也陪伴着自己在其中的成长。
五十名戒子的第一次八关斋戒,五十多名护关的第十三次八关斋戒;三人间寮房,通铺寮房,广单寮房,上下铺寮房;印顺大和尚的授戒,讲经;白色袜子和黑色布鞋;贵重物品保管;前行培训;修道服……
第一次搭海青,第一次踩后摆跪拜起不来,第一次唱忏悔文痛哭不已,第一次做班首……
第一次战战兢兢做护关,第一次真正对治嗔心,第一次面对戒子时的迷茫,第一次遇到下雨慌乱不堪,第一次解释什么是八关斋戒,第一次整理流程,第一次猛然发现自己不再紧张害怕……
一次次会议,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演练,一次次修改,甚至一次次争执……
八关斋戒是一个无限包容的菩萨和恩师,提供给我思考、尝试和修正的机会,一月一次的谆谆教诲,联系着我和那头似乎遥远的佛法。
我相信,每个人不一样,行的路也不尽相同。我就是这样随顺因缘,来到佛法面前,跟随八关斋戒,培养或是坚固这因缘。
我想起那微光,伴随我度过黑夜。八关斋戒是这样一列火车,为我护持这束微光,行走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