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帐号:
  • 密码:
  • 注册

站内搜索
  • 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关 健 字:

徐文明:生活禅做人的八字方针略论返回

2014-03-08 14:02:01 来源:弘法寺 浏览量:7288

        在近百年来的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由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是最具创造性的理念和契理契机的模式,因而渐次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的主流。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人间佛教同样需要发展与创新,于是净慧长老提出“生活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奉行做人与做事的十六字方针,开启了人间佛教的新纪元。

  净慧长老指出:

  在做人这个问题上,我拈提出八个字: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人如果能够把握这八个字,能够从这四个方面净化生命、提升生命,那就是逐步获得时空无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觉悟人生,包含自觉觉他,若不能自觉,则无从觉他,因此自己首先做一个人格圆满的人,是觉他度生的前提。而要想人格圆满,就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信仰问题与终极关怀相关,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净慧长老认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有内在的信仰,人的灵性就体现在对终极关怀的追求上,人类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的信仰,并不是因为人类比其他动物更有能力。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大问题。依照净慧长老的观点,信仰是天生的,是人先天的本性,并非后天启发训练的结果。这一观点,与佛教人人皆有佛性的理论一致,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潜在的成佛的可能性,从本性上讲,众生与佛平等无二。这种先天本具的佛性就决定了人生来就有信仰,只是由于无明贪爱,才会使一部分人的本性迷失或被遮蔽,暂时失去对佛教的信仰,或者产生对无神论和拜物教的信仰。

  既然信仰是先天的,是人的本性,那就意味着人人都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存在的。那些强调反对信仰的人,事实上就是另外一种极端信仰的忠实信徒。对于人类来说,信仰有深浅、正邪、智迷等方面的不同,不存在有与无的差别。

  信仰作为人的本性,也体现了人类的特殊性,体现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灵性。这似乎与众生皆有佛性的观点相悖,然而众生皆具佛性,是讲平等性、普遍性、统一性,并不由此完全抹杀了人类的特性。众生皆有佛性,说明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但从现实性角度来看,普通的动物有性无修,无法读经坐禅、明心见性,不可能直接成佛。只有人类才能修习八正道,实践三学六度,才能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从人道才可以直接成佛,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前提。

  信仰体现了人性对于佛性的疏离到回归,体现了人类厌倦生死、趋向涅槃的内在追求。因此有信仰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不可想象的。

  净慧长老指出:

  人生不能没有信仰。人生没有信仰了,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做一切事情没有定盘星,没有内在的符合善法的标准,符合自他利益的标准。一个人只有选择了正确健康的信仰,人生的道路和方向才能够真正定位。如果人生的方向不能定位,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就不会很清晰,就是盲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不能没有正确健康的信仰,而真正正确健康的信仰,只能是对佛教的信仰。信仰佛教,就是信仰佛法僧三宝,而在三宝之中,法体现了佛所说的人生的真理,是培育僧宝和一切善根的精神资粮,是十分重要的,故净慧长老在此特别强调佛陀所教导的法。

  佛法包括很多方面,而作为判断是否是佛法的标准的三法印自然非常重要,是故净慧长老基于三法印而将佛法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诸行无常。世间一切事物,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相继、变换不止的,因而都是无常的。生命也是如此,十二因缘就体现了生命无常的道理。因为万法无常,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存在,因此对于诸法都不应当执著,更不能产生贪欲。生命自身也是无常变化的,同样不会始终如一,因此人的愿望和爱好也不会凝固不动。

  对于无常,很多人只是从消极的方面考虑,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因为无常,人的命运才可以改变,才有改造和解脱的可能。命运无常,还包含着无神论的因素,意味着没有神灵能够决定人类的命运,人类自身的行为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无常,人才是自由自主的,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才有无限创造的可能。因此无常的观念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思想,体现了努力向上的人生观。

  第二,诸法无我。佛教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诸法无我,一是因缘,二是唯心。从因缘的意义上讲,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体,因此无我。从另外一个方面,万法都是唯心所造,由心识变现而成。唯心与因缘,实则为一,以心为因,外现诸缘,故法由心造,也是因缘观的体现。基督教等一神教以上帝为第一因,主张一切事物源自上帝,归因上帝,而佛教则相信因缘观,主张法归因缘,由因缘说明万事万物的起因。当然,佛教还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特别重视人心的决定性和主动性,认为心净则十方佛土净,心染则一切国土染,一念迷则众生,一念悟则佛。

  因为诸法无我,故法无自性,故自性空。而生命自身也是因缘所成,同样是空。由于内外皆空,故世间诸法,如梦花水月,不可把捉。认识到诸法无我,了知诸法空性,对于破除执著、断尽贪欲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破除我见、我慢、我执,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同样很有帮助。

  第三,相信“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前两个方面是说世间法,故说明其无常无我,使人断除执著。后两个方面讲出世间法,是为了诱导众生进入涅槃、成就佛果,说明涅槃寂静。入灭成佛,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可能和因性,这种因性就是佛性。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因此都有达到寂静涅槃的可能,都能进入最高境界,都能出离世间。涅槃出离世间一切苦厄、断除所有烦恼,清静寂灭,无有杂染,远离生死,具足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善法,是众生所向往的美好归宿。

  第四,佛教给我们提供了到达涅槃、成就佛果的途径。涅槃虽然美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没有方式方法,还是难以到达。佛教给我们提供了到达涅槃的途径,即八正道、三学、六度等。这些解脱的方法并非虚设或想当然,而是释迦牟尼佛经过长期修行实践所发现并证实切实有效的方法。对这些解脱方法,要相信其有效性,并且努力持之以恒地践行。由此才能圆满佛果,获得究竟解脱。

  净慧长老认为,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生价值体系和终极关怀理念,通过对之的信仰和践行,就能够成为一个有正确和健康信仰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不会出偏,才会成为一个人格圆满的人。

  做人的第二大方面是明了因果,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因果律是世间普遍的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差异性。然而对于因果律的认识,也有误解和偏见,其中典型,一是一神教的把因果关系绝对化的一因说,二是否定因果的无因论。婆罗门教等类的一神教过于强调神灵的作用,把一切都归因于神,认为有一个最高神或者唯一神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原因,万事万物皆由其创造,万物的命运亦由神灵决定。另外一种,即是以顺世论为代表的唯物论、无神论,不承认因果法则,认为一切皆是偶然而生,偶然而灭,没有固定的规律。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是错误的、片面的。

  佛教以中道为本,主张三世因果,坚持灵活的因果论和缘起论。人生过程有某种必然性,也可以称之为命运,但命运事实上是由人自身决定和控制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报应的法则是颠扑不破的。

  明了因果,就会自觉地为善去恶,多种善因,断除恶因,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未来不会招致恶果,具有光明的前途。对于过去世所种恶因导致现在的苦报,也要以菩提达摩“报怨行”的态度正确对待,不怨天,不尤人,逆来顺受,恶来善受,坦然面对,勇敢承受。同理,对于过去善因导致的善报,也要坚持“随缘行”的原则,遇乐不喜,对于荣誉利益,不以为喜,不以为傲,低调谦虚,回向布施。

  三世因果,唯在一念,一念心中,具足三千。对于过去无忆,对于未来无念,对于现在莫妄,如此则超越三世,直得本心,自由自在。由善知因果到超越因果,则由世间智慧到达出世间无分别智慧,成为一个觉悟的智者。

  做人的第三个方面是良心。良心,即是人本有的先天的善心、慈心、不忍之心。从佛教方面解释,良心就是佛性,就是众生本具的善性。人人都有佛性良心,这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传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观念。良心,就是内在和谐及对之的向往和追求。生命本身是内在和谐的,因此追求和谐、趋向和谐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构成了良心,就是先天本具的天理。

  既然人人都有良心,那么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人作恶多端呢?对此的解释是有些人的良心被狗吃了,被无明自私等劣根性遮蔽了。净慧长老指出:

  怎样使人类光明的一面占上风,使丑恶阴暗的一面尽量缩小,这就要靠人类良知良能的养成,要靠良心的落实。

  人人都自认为有良心,内心深处也确实有良心,但从潜在的良心到外在的善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需要的是在生活中落实的良心,是让人随处可见的良心,是转化成善行的良心,是常恒不变的良心。

  可惜的是,如今的现实使我们更容易发现相反的方面,从三鹿奶粉到食品污染,从杀害幼儿园的孩子到摔婴案,从因为个人私怨引发公共汽车严重犯罪,从令人发指的灭自家一门案,我们看到的是恶性的肆意发作,是性恶的没有底线。这不由得不使人想起一阐提到底有没有佛性的旧公案,现在某些人的所作所为使人怀疑,究竟是不是有一部分人毕竟无性,一些人确实没有良心。为什么某些人“淳净的本性”隐藏得如此之深,乃至只有其母亲那双“饱含智慧和爱心”的眼睛才能发现,而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却只是其斑斑劣迹和强暴罪行呢?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有良心的,经过不过劝导和启发,人的善良本性还是存在并且能够显现出来的。

  做人的第四个方面是道德,要做有道德的人。良心的落实离不开道德,真正的良心必须体现为有道德的善行。人人有道德,是社会能够存在并且顺利发展的前提。虽然现在强调法制,崇尚法治,但法律无非是以强制的手段和规则推行道德,惩恶扬善,如果道德丧失了,法治也无法实现,至少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道德,不同宗教和文化体系的理解也不一样,可能在某种文化中极力推崇的道德,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则被视为不道德。然而性相近,毕竟有一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而佛教的五戒十善应该就是这种道德标准的体现。

  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第一是不杀生,这是最为根本的。道德,是生命中才有的法则和品质,因为生命才能感知利害、感受苦乐,而对于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维持生命的生存,杀生则是对生存权的剥夺,是最为严重的罪行。因此,不杀生是所有道德的基础,是人类道德体系的基石。

  杀人有罪,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然而,很多人对于生命强生分别,非要分出三六九等,对于其他生命不够尊重。从杀人有罪到杀生有罪,体现了人类道德的巨大进步,这也是佛教的特色之一。不过,至今还有很多人对此不予认同,不以为然。人类本来就是生命共同体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离开整个生态系统,人类是无法生存的,而其他生命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过分强调人类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对于人类是十分不利的,是一种极端自私和愚昧无知的思想和行为。

  反对杀生,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对于任何鼓吹战争的行为都要坚决制止,对于军备竞赛要有足够的警惕。同时,还要大力倡导素食,热爱一切生命,反对一切杀生行为。

  不杀生,是慈心、爱心、良心的体现,没有良心,就不可能有道德。因此,一个崇尚杀生的人,绝对不会有道德。为此,应该坚决制止一切杀生行为,停止钓鱼、捕猎、屠宰等暴行,把畜牧业、养殖业转变成放生、护生行业。

  其次是不偷盗。偷盗,即不与取,即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贪心和贪欲的体现。无故拿走属于别人的东西,是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如果盗走了他人的生活必需品或用于购买这类物资的钱财,导致他人冻饿而死,那么无异于杀生。

  第三是不邪淫。男女结合,如果是合法婚姻并且是为了生命的繁殖和延续,那么就是道德的,反之,就属于邪淫。邪淫破坏家庭关系,扰乱社会秩序,使子女家人蒙羞,使个人尊严丧失,是很不道德的行为。邪淫源自动物本能,是人身上残存的兽性的体现,对人格尊严极其有害。邪淫还会引发严重犯罪,导致贪污、强暴和杀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财与色是苍生并行的,无奸不贪,无贪不奸,贪官中绝大多数都好色,好色的官员绝大多数都贪污,贪官与奸官难以分割。

  第四是不妄语。一个爱说假话的人,肯定是良心有亏,要么是做了坏事不能说实话,要么是害怕报复不敢说实话。一个习惯性说谎并且为说谎不断辩护的民族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民族,可悲的是,我们的民族恰恰就有这种嫌疑。不说实话,刻意掩盖真相,甚至打击敢说实话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

  第五是不饮酒。饮酒似乎是生活小节,但是容易引发其他不道德甚至犯罪行为。酒、肉、烟等往往不分家,一种恶习会伴随其他恶习,轻者严重损害自己身体健康,重者会破坏家庭和身边人的健康,甚至酒后乱性,酒后失言,酒后无德,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生活禅的奉行者,一定要断除所有生活恶习,远离一切不道德、不健康的东西。

  净慧长老指出:

  在做人当中,能够按照“信仰、因果、良心、道德”这八个字要求自己,就会有一个幸福、圆满、尊贵的人生;反之,人生的种种缺陷,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这八个字而造成的。

  依照八字方针,做一个有信仰、有智慧(明因果)、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就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就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牺牲与奉献精神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的人。

推荐阅读

弘法网 2005-2022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921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02)0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090号
主办单位:深圳市佛教协会 罗湖区佛教协会 深圳弘法寺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
电话:0755-25179580        邮箱: nhfjwh@vip.163.com(南海佛教)
广东省深圳市莲塘仙湖弘法寺 0755-25737095(客堂)